中國名山聖地景點介紹台懷鎮
  台懷鎮,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的最北端,距五台縣城一百六十二華里,是一個山環水繞,約有漢、滿、蒙、藏四個民族近兩千人口的秀麗山鎮。
  北起北台葉鬥峰,西接西台掛月峰與繁峙縣為鄰,東鄰太行山與本縣石咀鄉為界,南與本縣金崗庫、靈境鄉接壤。海拔1500~3058公尺之間。鎮政府所處海拔1700公尺。區內氣候高寒而濕潤,年平均氣溫4.5℃,年極端最低氣溫-37℃,年極端最高氣溫27℃,北台頂年極端最低氣溫-44.5℃,是華北最冷的地區,有“華北屋脊”之稱。全年無霜期90—110天,年降水700—800毫米。
  台懷鎮地處由五台山五大高峰東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形成的懷抱之中,故名“台懷”。在五台山,一人們把台懷地區(即現在的台懷鄉)稱為“台內”,其他。地區則稱“台外”。我國明代的地理學家徐霞客,在他的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中的《遊五台山日記》裡,記述台懷鎮的地理形勢時寫道:“北台之下,東台西,中台中,南台北,有塢曰台灣(灣與懷的音義皆同),此諸台環列之概也。”這樣描述台懷鎮與五個台項的地理位置是頗貼切的。台懷鎮距東台望海峰十九公里,距西台掛月峰二十二公里,距南台錦繡峰二十八公里,距北台葉鬥峰二十公里,距中台翠巖峰十九公里,是登台頂的中心。台懷鎮鎮北有一小峰,人稱靈鷲峰,亦名菩薩頂。所以稱之為靈鷲峰,是因為它的地理形勢頗似古印度摩揭陀國王舍城東北部釋迦牟尼佛說法的靈鷲峰故名。據佛教史籍記載,東漢時期,我國佛教最初的傳播人攝摩騰和竺法蘭來到台懷鎮,見今菩薩頂的形勢頗似印度的靈鷲峰,因而命名之。所以也稱靈鷲峰為菩薩頂,佛​​教徒傳說文殊菩薩曾在峰頂顯靈和說法。
  據佛教史籍記載,台懷鎮大白塔的地底下,藏有釋迦牟尼的捨利,佛舍利是釋迦牟尼的象徵,因而最受佛教徒敬仰。
  由於台懷鎮有靈鷲峰和佛舍利,因此,歷代以來,朝廷和佛教信徒紛紛於台懷鎮及其附近修建寺廟,使這裡形成了佛寺鱗次櫛比、寶塔如林的五台山佛教中心區。五台山的佛教寺院,有一半以上集中在台懷鎮。現在五台縣共有寺廟四十多所,台懷鎮及其附近就集中了三十所,這些寺廟是:顯通寺、塔院寺、萬佛閣、羅喉寺、圓照寺、廣宗寺、菩薩頂、慈福寺、殊像寺、龍泉寺、鎮海寺、南山寺、善財洞、黛螺頂、觀音洞、壽寧寺、碧山寺、廣仁寺、普化寺、文殊院、廣化寺、三塔寺、金閣寺、三泉寺、梵仙寺、七佛寺、集福寺、普壽寺、吉祥寺、明月池。同時,台懷鎮及其附近已經塌毀但遺跡尚存的寺廟還有:竹林寺、金界寺、普恩寺、棲賢寺、萬佛洞、洪泉寺、寶塔寺、靈峰寺、清涼寺等。
 
  台懷鎮的東面有一座經常隱沒在雲霧中的小山峰,人稱黛螺頂,亦稱“青峰頂”,以山色青翠故名。山頂有寺原名佛頂庵,清代以後改稱黛螺頂寺。寺內供有“五方文殊”像。這處高約四百米的山峰,是五台山五大台項的象徵。“以五頂山高路遙,有不能盡到者,至此猶至五頂也。”朝台的佛教徒,如果體力不支,不能遍臨五個台頂,登上黛螺頂便稱作“小朝台”。黛螺頂是朝山佛教徒一定要登臨朝拜的地方。
  台懷鎮是歷代皇帝朝拜五台山的中心,清康熙時,曾於台懷鎮建立了專供朝拜五台山用的行宮一座。行宮位於今塔院寺前,規模宏偉壯麗,佔地約三百畝,當地人俗稱皇城,現在尚保留有行宮宮門的遺址。
 
 
 
© 2024 Tashidele 札西德樂假期., All rights reserved.
札西德樂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TEL:02-2506-1977 FAX:02-2501-9810
|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1號9樓之2(忠孝新生捷運站4號出口,大門在渭水路,上樓請管理員感應磁扣)|
|公司證號:甲種旅行社 交觀甲第 7678 號 品保北第 2112 號 |代表人:閆建鴻 |統一編號:24766412|
網站服務人員&行程諮詢:水哥 Water 沐如多傑(張恒隆) LINE ID water.tib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