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大佛景區位於溪口雪竇寺後山海拔369公尺的山坡上,景區規劃面積52公頃,由中、東、西三條軸線和六大功能區組成。中軸線為大佛主景區,東軸線為大佛副景區,西軸線為原雪竇寺建築。
大佛坐北朝南,為銅質坐姿,左手提布袋,右手握佛珠,慈眉善目,笑容可掬,袒胸露腹。這是以奉化布袋和尚基本形態為造型的中國化彌勒佛像。大佛居高臨下,與整個岩體連成一體,紮實堅固,穩如磐石,宏偉壯觀,氣勢非凡,寶相莊重,做工精美,栩栩如生。
彌勒大佛景區中軸線從南入口至大佛全長650米,高差55米。沿軸線依次有八功德水廣場、定慧橋、大山門、御碑亭、建築面積1288平方米的摩尼寶殿、大銅牌樓、露天彌勒大銅像等10多處景點。大銅像左下方為八角七層水晶萬歲塔,右下方為萬年閣,大佛基座內設有可容納1200人的弘法講堂、彌勒文化博物館和功德林碑牆。從講堂向上走可直上佛座蓮花恭抱佛腳,向下走可直至地宮,地宮有明有暗,明宮可供遊人參觀,暗宮內藏法物珍寶。景區建設還充分利用原有二條山澗溪水營造水景,並運用現代聲光技術點綴其間,使整個大佛景區充滿了靈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