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山聖地景點介紹法雨寺
  法雨禪寺又稱後寺,在普陀山白華頂左、光熙峰下,距普濟寺2.8公里,為普陀三大寺之一。
  法雨寺(法雨禪寺)內有天王殿,玉佛殿,鐘鼓樓,觀音殿、禦碑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殿。觀音殿又稱九龍殿,九龍雕刻十分精致生動,九龍殿內的九龍藻井及部分琉璃瓦從南京明代宮殿拆遷而來,被譽為普陀山三寶之一。
  法雨禪寺的大殿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賜“法雨禪寺”額時,下發“拆金陵舊殿以賜”令,拆金陵城內琉璃瓦12萬張,仿金陵明故宮九龍殿蓋成。殿分7間,高22公尺,面闊35.35公尺,進深20.31公尺,面積近1000平方公尺。大殿內無一梁、一釘,堪稱一絕,是目前國內寺院建築中規格最大、建築藝術水平最高的佛殿。
  法雨禪寺的方丈院為全寺最高處,二層檐樓房一排共27間,分隔為五個院。中間七間過去為印光法師方丈室,後改為紀念堂。印光法師(1861~1940年),俗名趙紹儼,被稱為“凈土宗第十三代祖師”。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生於陜西,21歲在終南山蓮花洞出家,光緒十九年(1893年),印光隨僧人化聞赴普陀山法雨禪寺,遂在此研究佛經,長達40余年。後到蘇州靈巖寺建立凈土道場。印光法師著有《印光法師文鈔》等佛學名著,在中國佛教界影響深遠。
 
  九龍殿又稱圓通殿,為法雨寺的主殿。殿前有古樹十余株,其中兩棵大樹(古銀杏、古檜柏)高入雲天——西側的銀杏粗約三抱,樹齡在500年以上;東側的龍鳳柏蒼老勁健、蟠屈如?螭,形狀獨特,是普陀山最有名的兩株古柏。
  後寺大殿只有四十九間大(前寺八十一間大),俗稱九龍殿,就是在大殿正中頂上雕刻了九條金龍,蟠繞在上面,雕刻精致,神形畢露。據說這個九龍殿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曾經在此地登過位的(他曾在皇覺寺出家為僧),故有九條金龍,懸繞寶殿之上,這就是九龍殿的掌故。
  九龍殿內最有名的當數普陀三寶之一的“九龍藻井”:藻井按古樸典雅的九龍戲珠圖案雕刻而成,一條龍盤頂,八條龍環八根垂柱昂首飛舞而下,八根金柱的柱基是精致的雕龍磚,正中懸吊一盞琉璃燈,宛若一顆明珠,組成九龍戲珠的立體圖案,造型優美,刀法粗獷,成於明初,九龍殿之明名便因此而得。大殿內八根金柱的柱基是精致的雕龍磚。正中供奉6。6米高毗盧觀音坐像,後壁為大型海島觀音群塑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群像,兩旁列十八羅漢。
 
 
 
© 2025 Tashidele 札西德樂假期., All rights reserved.
札西德樂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TEL:02-2506-1977 FAX:02-2501-9810
|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1號9樓之2(忠孝新生捷運站4號出口,大門在渭水路,上樓請管理員感應磁扣)|
|公司證號:甲種旅行社 交觀甲第 7678 號 品保北第 2112 號 |代表人:閆建鴻 |統一編號:24766412|
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網站服務人員&行程諮詢:水哥 Water 沐如多傑(張恒隆) LINE ID water.tib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