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峨眉山麓伏虎嶺下報國寺西約1公里。因為寺前的山形像一頭伏臥的老虎,故名“伏虎寺”。始建於晉代,當時稱為藥師殿,後來一度曾改稱為"龍神堂"、"虎溪禪林"、"虎溪精舍"。後因附近常有虎患,寺僧建尊勝幢以鎮壓,更名伏虎寺。明時建羅漢堂,塑500阿羅漢。寺為峨眉山大廟之一,現在,全山比丘尼都集中於伏虎寺居住,該寺隨之成為中國較大的比丘尼道場之一。
寺內建築有山門、彌勒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華嚴寶塔、離垢園、羅漢堂、客堂、齋堂等。
寺宇建築縱橫交錯,構成若干四合院。佔地百畝,建築面積1.3萬平方公尺。寺的周圍都是樹林。這個寺選址和建築形式高妙,使不少建築學家為之叫絕。從這兒往上,經過石筍溝,山水咆哮的清音閣,峭壁凌空的棧道“一線天”,一直到幽靜雅緻的洪椿坪,一路風景佳絕。從這兒往上,山路就比較險了。登九十九道拐,到仙峰寺、洗像池,有可能遇上猴群。這裡的猴子見的人多了,見了人不但不跑,而且會不客氣地向遊人索討食品。站在金頂上遠望,只見層層峰巒擁在腳下,東望青衣江、大渡河、岷江,像一條條白練,銀光閃閃,西望大雪山、貢嘎山,白雪皚皚,氣勢磅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