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美仁波切示範磕大頭】 【尼僧個人的修行方式】

尼僧個人的修行方式

  藏傳佛教出家女性是藏傳佛教僧團四部眾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們分別隸屬於寧瑪派、噶當派、薩迦派、息解派、覺域派、噶舉派、覺囊派和格魯派等宗派。目前,藏傳佛教出家女性已遍佈西藏、青海、四川、甘肅、雲南等整個藏族地區及內蒙等信仰藏傳佛教的地區,甚至在其他一些國家也有不少藏傳佛教出家女性。但是本文探討的對象或研究的範圍主要界定在藏族地區,擬運用田野調查的方法,從以下幾個方面對藏族地區的尼僧作客觀探討。
(一)尼僧的產生與發展
  首先有必要對藏族尼僧的諸多稱謂作簡要介紹,尼僧即出家女性,在藏語中有許多稱謂,諸如「增瑪」(btsun-ma),意即「尊者女」;「格瑪」(dge-ma),意即「善女」;或又稱作「覺姆」(jo-mo),原意為「佛母」、「后妃」、「貴婦」,後沿用為出家女性之稱謂;或稱作 「瑪覺」(ma-jo),此乃「阿媽覺姆」之簡稱,其中「阿瑪」 一詞意為「母親」;或稱做「阿尼」或「阿尼覺姆」(A-ne-jo-mo)。「阿尼」,意即「姨母、   姑母」等等,這些稱謂是對出家女性的一種尊稱,它體現了藏民族對出家女性的敬重。
  藏傳佛教出家女性產生於西元8世紀。雖然佛教早在西元7世紀就正式傳入吐蕃藏地,但是一直沒有產生藏族出家僧尼。松贊干布時期,佛教從印度、尼泊爾、漢地幾路傳入吐蕃,而且松贊干布對佛教採取積極扶持的態度並建立了大昭寺、小昭寺等不少佛殿。然而,當時的佛殿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寺廟,只不過是一些用來供奉佛像、佛經的佛堂廟殿而已,裏面沒有常住僧人。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在於苯教在吐蕃社會中具有廣泛的宗教勢力,並在吐蕃王朝中充當國教,而佛教始終處於受壓抑的地位,故在吐蕃一直沒有具備產生出家僧尼的客觀條件。

(二)尼僧個人的修行方式
  藏傳佛教各宗派尼僧除了以上集體共同的修行內容和方式以外,還有屬於尼僧個人 獨立的修行內容和方式,它主要表現在磕頭禮佛、煨桑燒香、誦經持咒、守持齋戒、閉關苦行、修煉密宗、雲遊朝聖等方面。這是藏傳佛教尼僧個人修行即宗教生活的重要內容,一個尼僧的一生基本上是在這些宗教行儀中渡過的。其活動範圍主要是以個人的僧舍、修行洞、聖地和深山荒野等為中心和場所。  藏傳佛教各宗派尼僧除了以上集體共同的修行內容和方式以外,還有屬於尼僧個人獨立的修行內容和方式,它主要表現在磕頭禮佛、煨桑燒香、誦經持咒、守持齋戒、閉關苦行、修煉密宗、雲遊朝聖等方面。這是藏傳佛教尼僧個人修行即宗教生活的重要內容,一個尼僧的一生基本上是在這些宗教行儀中渡過的。其活動範圍主要是以個人的僧舍、修行洞、聖地和深山荒野等為中心和場所。

1. 磕頭禮佛、煨桑燒香
   磕頭禮佛、煨桑燒香是藏傳佛教各宗派尼僧每天早晨起床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先是叩頭禮佛四皈依,後煨桑燒香、供施淨水,讚唄祈請和供養本宗派的神、佛、菩薩、本尊和地方神祗等,以此來表現個人對神、佛、菩薩、本尊、地方神祗和上師等的一種依賴感或敬畏感。這是尼僧個人同諸神靈交往的基本形式,有的尼僧每日三千、五千不等地磕上五體投地的等身長頭,並默念一定數量的經咒。

2. 誦經祈禱
   誦經持咒是藏傳佛教各宗派尼僧個人修行的基本內容和方式,每個尼僧每天都要念誦一定數量的經文和頌偈,諸如念誦《聖文殊菩薩名稱清淨說》、《普賢行》、《白傘蓋佛母》、《薄伽梵佛母般若波羅蜜多》、《聖救度母》等經文頌偈。當然,每個尼僧所誦持的經文頌偈的內容並非相同,是以尼僧個人的需求而定的。但她們的目的卻是一樣的,都希望借助神力來實現自己或他眾的目的和心願,這是她們共同的心理基礎。對她們而言,每日誦經讚唄祈禱不僅打開了神聖天國的大門,從而讓生活充滿憧憬、歡樂和智慧,而且經文頌詞中描述的神聖無比的世界模式,便構成了她們生活的燈塔。尤其是她們祈禱或崇拜的那些佛母等女性物件,被她們視為自己前進的指南或希望,認為女神佛母對女性本身更加靈驗,充滿慈悲,利益無邊。故此,對女神佛母表現出特別的尊崇、愛慕、謙卑和虔誠。這些通過語言形式來體現的宗教意識行為表現,不僅滿足了尼僧自己的宗教生活目的或需要,同時又培養和淨化了她們的慈悲、善良之心與倫理道德行為。
3. 轉經持咒
   轉經持咒是藏傳佛教獨具特色的一種行儀和修行方式,而且也是藏族僧俗最基本的宗教生活形式。轉經,即轉經輪(筒),每個經筒內裝有一定數量的經咒,一般往往以六字真言或咒語為其主要內容,每轉動一次就等同於念誦數百倍的經咒。認為循環往復不斷念誦六字真言,即能消災積德,功德圓滿而成佛。藏傳佛教對真言咒語功能尤為重視,將六字真言視為一切佛教經典的根源,是諸佛思想之聚焦,八萬四千經論的精英,五部佛主與秘密主之心要。這六個字中的每個字都是陀羅尼咒之聚會,善業與功德之本源,利樂成就的根本,善趣與解脫的大道,對它賦予了一種擺脫輪迴轉生或六道的職能,從而使六字真言更加威嚴神聖。因此,手轉經輪,口念經咒真言,轉經誦持經咒是藏傳佛教尼僧日常個人的主要修行方式,她們的閒暇時間幾乎都在轉動著的經輪和經咒中渡過。
4. 守持齋戒
   守持齋戒是藏傳佛教各宗派尼僧個人修持的一種苦行,即禁食、禁語、禁臥的一種苦行,由尼僧個人發願守持。一個齋戒歷時三天,即第一日吃早茶,過午不食,第二日一天禁食、第三日清晨開齋。此為一個齋戒。守齋時,限制飲食、禁語、禁臥,默念一定數量的經咒或真言。在藏傳佛教尼僧中有許多發願守持過「千齋戒」的尼僧。一個尼依次守持一千個齋戒,最快的也需要數年,所以守持「千齋戒」需要一定的毅力。守持齋戒的目的,在於超度亡靈及禳災驅禍。為此,有的尼僧終生守持齋戒,修持苦行,以積累功德。
5. 閉關苦行
   閉關苦行即在特定的時間裏與世隔絕獨自隱居修行,藏傳佛教尼僧在寺院裏修行修到一定程度,要閉關修行,閉關修行期間一般不與他人會面。閉關的時間可自行選擇,如閉關三個月,或一年,或三年三月零三天,或更長。有的尼僧甚至終身閉關修行,直至離開人世。這樣的尼僧在藏族地區也不乏其數。
6. 修煉密法
   修煉密宗是藏傳佛教尼僧較高層次的個人宗教生活,也是藏傳佛教尼僧佛學功底達到一定程度後,進行的一種修行方式。修煉密法有一定的條件,首先必須掌握一定的佛學基礎知識,其次要圓滿各自宗派「五十萬個加行」,最後要經過上師教誡和灌頂,方可修煉密法。初次修煉密法,要在女密宗師的指導下修煉。由於所修持的密法內容不盡相同,故在修煉密法場所、修煉時間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要求,比如阿瓊南宗尼寺的尼僧,每年秋冬季要在寒冷的修行地修煉108天的「臍輪火」密法,夏季從藏曆5月19日至6月21日,在深山裏修持「大圓滿智慧上師」密法。
7. 雲遊朝聖
   雲遊朝聖是藏傳佛教尼僧以朝聖拜佛為主而雲遊四方的一種修行方式。雲遊朝聖的尼僧沒有固定的宗教活動場所和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以朝拜名剎古寺、佛教聖地為自己的宗教生活內容和修行方式。故而,藏傳佛教尼僧為了朝聖修行,將不惜一切艱難困苦,千里迢迢地去朝拜藏傳佛教著名聖地,如拉薩、前後藏、康區、安多等藏族地區的名剎古寺、修行聖地、神山神湖,以及漢地的五臺山和峨眉山等佛教名勝。甚至有的尼僧歷時幾年磕等身長頭 [9],用自己的身體一點點地丈量高天厚土抵達拉薩朝聖,以了卻一生的心願。
   從以上我們可以瞭解到藏傳佛教尼僧基本的修行方式或宗教生活模式,可以說,藏傳佛教每個尼僧的修行方式不盡相同,它完全依賴於個人的宗教追求,主要取決於各自的選擇,但她們有自己皈依的上師,必須得到受持上師的教誡,並依此修行。當然,藏傳佛教尼僧與眾不同的修行方式,也受到藏傳佛教本身、藏族社會、地理環境、經濟條件、生活條件及各種因素的一定影響,但它根源於個人和群體的需要。

尼僧的日常生活
  在藏族地區,尼僧的日常生活也有自己的特點。譬如,改革開放以後,藏地的尼寺正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開始走「以寺養寺,農禪並重」的道路,尼僧在從事宗教活動的同時,參加生產勞動或縫紉、手工編織工藝品等,以此來增加寺院的經濟收入,但是由於經濟基礎的薄弱,大多尼寺尚無具備自養能力,加之尼寺大多地處原離城鎮、交通不便、人煙稀少的偏僻山區或草原,沒有更多的信徒專門前往朝拜,也很少有人做施主供養。因此,藏族地區的尼寺因經濟來源不足或局限,一般都比較貧窮,不能保障尼僧的日常經濟生活,而每個尼僧的一日三餐、打柴打水,以及衣、食、住等方面的日常生活消費全部由個人自理。然而,尼僧們不畏日常生活的清苦和艱辛,她們各個顯得心情愉快、精神飽滿。
   總之,佈施、化緣依舊是藏地尼僧日常生活的主要經濟來源或獲取生活資料的主要途徑。同時,家人或親屬也是藏地尼僧日常生活的主要依靠物件,這在某種意義上又對尼僧的親屬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可以說,藏傳佛教尼僧的日常生活,必然會受到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的影響,從而呈現不同的生活模式。

尼僧的未來走勢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宗教政策的落實和改革開放的春風,藏傳佛教重新得以全面發展。與此同時,一些曾回鄉務農或從牧的尼僧重披袈裟從幕後走上台前,紛紛重返昔日的寺廟故地點燃了第一把香火,許多尼寺由此得以恢復。隨之剃度出家,削髮為尼的女性,在廣大藏區與日俱增,並在各地不斷營造修行地或尼眾道場,為她們創造賴以生存的環境,且遍佈于各個藏區,從而構築了當今藏傳佛教一個龐大的社會實體或主要載體之一,在藏族社會中產生著廣泛的影響。就當前藏族地區出家女性及其僧團組織的狀況來看,21世紀藏傳佛教尼僧的發展趨勢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尼僧方面來看: 藏傳佛教出家女性的總數將會增長。據筆者實地考察獲取的資料,目前不少尼寺的尼僧數量較之過去增長一倍以上,如阿瓊南宗尼寺1958 年以前有70 餘人,現上升到180 多人,這種增長勢頭將會延續,而且廣大藏族農牧民女性依然是尼僧的主要來源,其整體素質將會有很大的提高,預計80%的尼僧入寺前將具有小學以上文化程度,還會有一部分初中畢業生和高中畢業生加入尼僧的行列。尼僧的結構不會有大的變化,住寺尼僧仍將是藏傳佛教出家女性的主流,群落、雲遊和苦行尼僧,以及不脫離生產勞動,稱之為「賽欽」的在家尼僧依然將長期存在,則構成藏傳佛教出家女性的另一不同類型。
2.從修行場所方面來看:尼寺、修行地等尼眾道場的數量將有所增長。由於藏傳佛教的大多尼寺還處於緩慢的修復和重建當中,目前除了國家批准開放的一些尼寺得以恢復以外,另有一部分修行地或尼寺將由尼僧自行相繼修復。隨著尼僧人數的增加,還將開闢新的道場。修行場所從規模上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隨著藏族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廣大農牧民群眾生活的提高,尼寺的條件將會逐步得到改善,一些歷史上有名的修行地和比較大的尼寺的規模將繼續擴大,同時那些有一定名望的活佛轄屬的尼寺和修行地的規模也將繼續擴大。有條件的尼寺還將辦學行醫為當地的農牧民子弟傳授文化知識,施診施藥,服務於藏族社會,從而體現藏傳佛教尼寺所具有的社會功能。在宗派歸屬上,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覺囊派和格魯派的尼眾道場依舊將並存而分佈於廣大藏區。

   從修學內容方面來看,各尼寺在繼續保持各自宗派傳統的修學內容及其他固定的法事儀軌的同時,尼僧各自依自己的具體情況自由選擇修持儀禮及其他宗教和文化知識的學習,也將成為其宗教活動和修學的重要內容。隨著一些著名的比較大型的尼寺規模的繼續擴大,尼僧的修學內容將會繼續擴充,有條件的尼寺將設立僧學院,以提高藏傳佛教尼僧的整體修養,尼僧將在這裏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按照藏傳佛教完整的寺院教育體系,系統、規範的修學佛教法相義理與藏族傳統文化知識即「五明學」[10],最後獲取佛學學位,從而實現那些有著強烈求知欲望的廣大尼僧的願望。

TOP
 
© 2024 Tashidele 札西德樂假期., All rights reserved.
札西德樂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TEL:02-2506-1977 FAX:02-2501-9810
|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1號9樓之2(忠孝新生捷運站4號出口,大門在渭水路,上樓請管理員感應磁扣)|
|公司證號:甲種旅行社 交觀甲第 7678 號 品保北第 2112 號 |代表人:閆建鴻 |統一編號:24766412|
網站服務人員&行程諮詢:水哥 Water 沐如多傑(張恒隆) LINE ID water.tib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