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景點介紹炳靈寺石窟
  炳靈寺石窟位於中國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西南約四十公里處的積石山的大寺溝西側的崖壁上,西晉初年(約公元3世紀)開鑿在黃河北岸大寺溝的峭壁之上,正式建立於西秦建弘元年(420年)[1],上下四層。最早稱為唐述窟,是羌語「鬼窟」之意,唐代稱龍興寺,宋代稱靈岩寺,明朝永樂年後稱炳靈寺,「炳靈」為藏語「仙巴炳靈」的簡化,是「千佛」「十萬彌勒佛洲」之意。
  炳靈寺石窟包括上、下二寺、野鸛溝、佛爺廟、水濂洞等幾個單元。其中窟龕總數共有二百餘,下寺是窟群中的精華所在,現編一六九窟所遺存的墨書造像銘文知,炳靈寺石窟約開創於十六國西秦(公元385-431年),歷經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各代都有不斷地開鑿與修繕,現在大小石雕、石胎泥塑與泥塑造像776尊、壁畫千餘平方米。
  炳靈寺的石窟所在地的小積石山,古稱唐述窟,炳靈寺因此也叫唐述窟,是羌語"鬼窟"之意,與漢語中通常所說的〝千佛洞〞、〝萬佛洞〞的含義大同小異。為我國重要的石窟寺之一。唐代謂靈岩寺,中晚唐以來,這一帶地區由於吐蕃曾一度占領、藏傳佛教在此也逐漸興起。宋代開始這裡又稱炳靈寺,〝炳靈〞即藏語,意為〝十萬尊彌勒佛居住的地方〞。明永樂年後,取藏語"十萬佛"之譯音,取"炳靈寺"或"冰靈寺"之名。炳靈寺在唐代稱為龍興寺,宋代稱為靈巖寺,初建於16國時期。石窟分上寺、洞溝、下寺三處,分佈在大寺溝兩岸的紅沙岩上,洞窟層層疊疊,棧道曲折盤旋而上。炳靈寺以下為主,創建於西秦,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元、明、清各代擴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曆史。現存窟龕183個,造像近800身,分石胎泥塑和泥塑三種,壁畫約900平方米。其中169窟開鑿於一天然石洞中,規模最大。浮雕石塔25座。炳靈寺石窟雕像776軀,其中石像694軀,泥塑82軀,主要人物有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無量壽佛、彌勒佛以及各種菩薩、佛等。
 
 
© 2024 Tashidele 札西德樂假期., All rights reserved.
札西德樂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 TEL:02-2506-1977 FAX:02-2501-9810
|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1號9樓之2(忠孝新生捷運站4號出口,大門在渭水路,上樓請管理員感應磁扣)|
|公司證號:甲種旅行社 交觀甲第 7678 號 品保北第 2112 號 |代表人:閆建鴻 |統一編號:24766412|
網站服務人員&行程諮詢:水哥 Water 沐如多傑(張恒隆) LINE ID water.tibet